《认知尺度》笔记

《认知尺度》
魏坤琳等
11个笔记

◆ 第二部分 思维尺度:有效升级你的认知

第一,传统教育内容注重静态知识技能的传授;第二,传统教育方式注重外显知识的传授。

本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教育,却停留在了过去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学校教育注重传授静态知识技能,强调对一门具体科目知识的掌握。

知识是流动的、成长的,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对动态知识进行探索,让学生养成通用的学习能力,突破时空限制。

书本知识有工业化的特点,它的存在就是想把知识体系化,使它们能够在社会上快速复制,能够更好地传递下去。

认知科学(cognitive science)是一门研究信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以及转录的跨领域学科,其研究领域包括心理学、哲学、人工智能、神经科学、学习科学、语言学、人类学、社会学和教育学。

认知大体上可以说是思维、决定、推理等活动的过程。元认知则相当于研究思维、决定和推理,考察人脑思维、决策的过程。

创新思维。面对一个难题,传统的解决方法是什么?有没有什么其他脑洞大开的方案?两者的差异是什么?我能想到最好的方案是什么?这个方案是否需要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?问完这些问题,你就得马上找新知识、新见解、新书,开始新的学习了。

2023/11/18发表想法
①:问题思维:看到任何不懂的事物问一个为什么
②:科学思维:永远都在问自己:还有别的解释吗?(备择假设)
③:创新思维:在传统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上,联想创新方案,进行差异化对比已经扩展等
④:批判性思维:保持疑问

如此四个思维习惯循环往复,不断用不同问题激发好奇心,保持求知的动力

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,而是在情境中学习。普通人想进入一个领域,有效方法是直接进入相关情境,找到自己的“学习共同体”,然后围绕重要成员转,做一些外围工作,随着技能增长,进入学习共同体圈子的核心,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,最终成为专家。就如同学习编程,你想从“小白”进阶为大师,需要直接进入编程领域的社群,跟程序员交朋友,先帮他们打杂搞好关系,随着自己技能的增长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。

◆ 第十讲 拥抱非稳态的人生

我们需要拥抱非稳态的生活,不断跳出舒适区,达到更高的层级。这其实就是一个循环:我们创造作品,挑战自己的极限,然后去创造另一个作品,并在此过程中吸收知识。

◆ 第十二讲 慢慢地做一只“四不像”

我们从好莱坞学习什么叫故事的视角、世界观,人物故事该怎么设计,主人公视角怎么引入,怎么让不同背景的观众都感同身受,让观众拥有动力去探索。我们学习怎样设计造型来让孩子喜欢。经验就是,所有东西就为一个字服务——萌。当然这是个很宽泛的概念,很难准确地定义,萌是指你觉得它可爱,有吸引力,想要跟它互动,想要跟它沟通。我们还要探索很多孩子喜欢的游戏,把孩子喜欢的游戏类型找出来,选择适合做知识结合的种类,再放到我们的产品里面去。

本文链接:

http://11.md/archives/6.html
1 + 5 =
快来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吧~